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期間限定的白色浪漫 陽明山竹子湖海芋季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/林姮聿 圖/「海芋.繡球.竹子湖」FB官方粉專

  每年三、四月春暖花開,是到陽明山竹子湖欣賞海芋花田的最佳時節。此時此刻,風光明媚,百花爭豔,如雪般的海芋也輕輕綻放,為綠意盎然的山巒鋪上一襲白色浪漫,讓人觀賞海芋的雅致後,心情更安逸。
 陽明山素有「臺北後花園」美稱,每年陽明山花季,一簇簇盛開的白色海芋,盛開在竹子湖,總能吸引大批遊客觀賞。
 
粉白翠綠 宛如一幅畫
 搭乘花季專車,沿著仰德大道蜿蜒上山,抵達竹子湖,人們走在水車寮步道與水圳步道上,聽著潺潺流水,沿途樹影婆娑,水車嘰嘎嘰嘎地轉著。再往前走,粉白與翠綠交織,每一步都是一幅畫,鳥兒在海芋田中輕快穿梭,簡單又純粹;這應該是海芋與奼紫嫣紅的花朵最大的不同,彷彿出淤泥而不染,可以洗滌塵世喧囂與紛擾,脫俗又清淨。
 海芋的花語有兩種,展現了「潔淨」與「雄偉」之美;近期在改良下,海芋的顏色也繽紛起來,黃色、粉紅色與橘色等的海芋,各自代表不同花語。特別的是,海芋白色漏斗部分是「苞葉」,為變形特化葉,有保護花芽之用,黃色肉穗花序上的小花,方為真正的花朵。海芋分為陸生型與濕地型,常見的白色海芋即為濕地型;色彩鮮豔的黃海芋與紅海芋等,則為陸生型海芋。走在海芋田間,雪白海芋輕輕地觸著指尖,鵝黃顏色點綴其中,更顯花兒的溫柔與可愛。若有機會不妨體驗下田採海芋之趣,換上青蛙裝或雨鞋,踏在濕軟土壤上,被潔白海芋圍繞,如被輕柔緩和地擁抱著,可感受清新脫俗的芬芳與優雅。
 過去,竹子湖種植蓬萊米,後改種高麗菜等高冷蔬菜,不過隨著高速公路通車,面臨梨山等地高冷蔬菜的銷售競爭,竹子湖蔬菜日漸沒落,後來引進海芋,逐漸轉型發展花卉、觀光等產業,在當地花農、農會與政府努力之下,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,每到花季,人潮絡繹不絕,深受民眾喜愛。
 
浪漫花海 魅力無法擋
 臺灣有八至九成的白色海芋產於竹子湖,已舉辦二十年的「竹子湖海芋季及繡球花季」,每年都十分精彩,今年的海芋季自三月十八日至四月二十四日,海芋季開幕式將於三月二十五日在花谷海芋園前「鐘聲幸福」廣場舉行。歡迎民眾到竹子湖賞海芋、採海芋,欣賞園藝地景,體驗生態農園,徜徉在這充滿浪漫的美麗花海中。 
 竹子湖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,東依七星山、西倚大屯山、北為小觀音山,向南可鳥瞰臺北盆地,海拔高約六百多公尺。由於陽明山特殊的火山地形,於三十五萬年前火山熔岩噴發下,形成天然堰塞湖,又因侵蝕作用,竹子湖中的湖水逐漸流失枯竭、形成一片濕地,後來平埔族人與漢人先後到此開墾,聽說當時此處一片泥淖,生長著竹林,故稱竹子湖(閩南話中的「湖」有泥濘地之意)。此地土壤肥沃,種稻得稻,種花得花,人們在此屯墾,聚落農村,在臺灣農業與園藝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 
稻鄉風華 等你來體驗
 日據時期,臺灣種植的稻米品種為米粒較長的秈米,口感較粗硬,也稱「在來米」。在臺灣居住的日本人吃不慣在來米,引進日本九州各種水稻種苗,期望在地培植,但因日本與臺灣地理氣候有差異,緯度、氣溫與日照時間皆不相同,日本稻苗無法適應臺灣的炎熱潮濕,在各地實驗農場多次種稻皆宣告失敗。後來發現竹子湖的土壤肥沃,且氣候近似日本,於是設置了「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」,培育優良種源,在磯永吉技士等團隊努力下,終於種植成功。
 當時竹子湖的農家多負責蓬萊米原種田的栽植,日本政府「以米換米」收購,再將這些做為稻種,分種至臺北、宜蘭等地,逐步提升蓬萊米產量。隨著蓬萊米推廣種植成功,品質也漸穩定,作為原種田的竹子湖才功成身退。國民政府來臺後,先總統蔣公的避暑書屋建成,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改為護衛人員的住所,後改為「憲兵梅荷研習中心」,民國九十八年後公告為歷史建築,現以「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」之貌,開放民眾參觀;館內典藏的歷史文化,讓人看見更多前人的農業生活面貌、以及米食文化與精神。
 
(點閱次數:440)